垄断市场的滴滴,终于官宣涨价了!
十八 2019-07-12

北京双桥东星时尚广场至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全程共18公里,共有10个红绿灯,高速费10元,不堵车的情况下半个小时即可到达,对于这条每个月都要往返几次的路线再熟悉不过了,滴滴快车资费60元左右。但今天,明显比平时多花了至少10元。


滴滴涨价的第一天,不适应。


根据媒体7月9日消息,滴滴官方宣布从7月11日起,北京滴滴网约车将根据不同区域进行价格调整,生效区域包括东城区、海淀区、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昌平区、门头沟区等,部分高分时段的起步价也会有所上涨。


与此前偷偷涨价不一样,这一次滴滴大张旗鼓的向大众提前宣布了自己的“涨价宣言”,这难道就是占据了市场90%份额之后的“有恃无恐”?


null


对于此次价格调整,滴滴官方给出的解释是:随着随着市民出行需求的增加以及安全与合规工作的深入开展,北京的供需紧张问题日益显著,高峰期出行难、区县供需差异大等情况突出。


言下之意是:北京滴滴涨价的目的解决人民群众与滴滴司机之间日益紧张的供需关系,但涨价真的是滴滴唯一的解决方案吗?


即使实施了涨价,真的能从根源上解决现有的供需矛盾吗?抑或说北京试行涨价这是滴滴试图掌控网约车市场价格的一次试探?


涨价是缓解供需矛盾的唯一途径吗?


这个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既然是供需矛盾,就说明问题来自于供需双方的条件不对等,网约车市场则表现为,网约车司机的数量不够支撑现有的用车需求。


作为供方的滴滴公司,如果要应对供不应求的问题,作为供方,最直接的办法是加大供应量(合约司机),但这一点对于此时的滴滴而言,显然是不实际的。


null


事实上,自从“网约车司机肇事”事件后,作为网约车头部企业的滴滴,已被各地交管部门多次约谈。滴滴官方曾表示,自从2018年进行了安全标准修订之后,已经与超过30万名不符合该公司最新安全标准的司机终止了合作。


要吸引更多的司机入驻滴滴,可观的利益收入必不可少,而在现有条件下提高司机收入,无外乎两种途径,一个从滴滴方减少抽成比例,二是提高用车价格。


目前,受不同城市、订单距离长短、时间长短等因素,滴滴会对每笔订单收取不同比例的平台服务费(抽成)。以2018年四季度为例,滴滴国内收取的平均抽成约为乘客实际支付车费的19%。滴滴平台上抽成率高于25%的订单和低于15%的订单各占20%。


这样的抽成比例是正常的吗?根据滴滴公司年初的财报显示,滴滴2018年亏损109亿元。滴滴公司总经理陈熙表示:“订单抽成与支出的2%差额由滴滴网约车业务来承担,这部分一直属于亏损状态。”可见在官方看来,抽成比例没有降低的可能。


由此,官方只能通过提高用车价格来缓解供需矛盾。


涨价能从根本上解决“供需矛盾”吗?


讲真,截止到目前,笔者仍不能找到涨价缓解网约车出行供需矛盾的原因所在。套用微博上一位网友的回答来解释这个问题“通过涨价让打不起车的用户选择公交、地铁或其他出行APP”。


如果说供求关系受市场调节,通过合理溢价的方式来解决供需矛盾,那么无可厚非。但以目前的线索来看,供需双方的矛盾并没有通过涨价得以平衡。


根据网友爆料,按照最新的滴滴公司补贴规则,北京用车价格上涨后,滴滴司机在收入上并没有太大改变。


null


以朝阳区为例,司机早上6:00接单,里程2KM的订单,涨价前的收入为11元,涨价后为11.8元;里程6KM的订单,涨价前16.72元,涨价后16.74元。实际里程越远,补贴涨幅越小。


而以这两单为例,涨价后,滴滴实际分别收取乘客14元和26.72元。所以实际上,涨价最终的受益者只有滴滴公司。


无可厚非的是,网约车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已相对成熟。2018年我国网约车完成客运量约200亿人次,占出租车客运总量的36.3%,成为城市居民出行服务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


但此前滴滴公司等网约车平台为培育用户、抢占市场份额,采取了大规模补贴的方式,给予司机出车补贴、乘客打车优惠,大部分公司只能依靠融资续命。在市场成熟之后,滴滴公司面临盈利压力,降本增效成为目前最大的目标。


与其说此次涨价是“缓解供需矛盾”,不如说是促进网约车企业发展的一次试探。如果这次的价格调整方案收效甚佳,那么未来网约车涨价策略将会迅速推至全国各地更多的城市,甚至带动其他网约车平台调整价格方案,从而改善网约车行业整体的价格模式。


null


短期内,涨价或许可以给滴滴公司以及网约车行业带来实际效益,但长久看来,如何实现网约车平台、司机、乘客三方利益共存,才是网约车行业该努力解决的问题。任何垄断行为都不可能长期被市场所接纳,有竞争才会有进步。


(责任编辑:沙拉)


分享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或免费注册
0/200
最新评论
  •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